延伸思考:藝術家和藝術機構在社會主義國家制度下如何經營,如何創作與生活?
咖啡店與藝術家:我們訪問了四個以不同風格經營咖啡店的藝術家,他們以小店的經營方式實踐了自主生活的態度,有些更成為創作的一種實踐。
Bang Duong:華僑,從事攝影創作外,自己種咖啡豆,在華埠區開咖啡廳為生。
Nguyen Van He:從事表演藝術,因父親曾在美軍工作多年,戰後家中收集大量戰爭物品,於是家庭式經營的猶如戰爭博物館咖啡屋。期間他向我們展示由彈殼打磨而成的花瓶,花瓶一般會用於教堂供奉。
Tuan Tran:視覺藝術家,從事雕塑創作,
Then Café創辦人,以營運咖啡店作為社會運動的實踐。例如邀請海外藝術家駐留,策劃公眾參與的藝術活動,打開社會運動的想像及發展不同結盟的可能。
Nguyễn Việt Long:建築師,藝術家組織
Nha San
Art Collective的核心成員,創辦
Coeverything,成立目的為建立一個跨界別的實驗空間,不是一間咖啡店,而是給合餐飲、建築、文具銷售、 共享工作空間、藝術展覽、講座及工作坊的文藝空間。
學院與藝術教育:我們認識了三位在藝術學院有不同角色的工作者,Vi Do, 選擇於香港城市大學完成藝術碩士課程,在藝術空間
Floating
Project舉行了個人的放影會,題材關於邊緣化和居於香港的越南人的生活的民族志研究。
UuDam Tran Nguyen,視覺藝術家, 製作委約作品及參加多個國際展覽。他的生活還包括在大學教書,邀請部分學生為助理,師徒制般處理工作室日常事務。
Huy Do,順化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在澳洲修讀藝術,很早認定自己藝術教育的志向,首批把公共藝術納入大學藝術科程中,雖然政府有嚴格的公眾集會條例,在公共地方創作受到限制,他仍然影響多位如Tuan Tran的藝術家從事社群參與式的創作。
藝術機構與經營方法:無論靠私人基金或公共資源作營運,每個藝術機構都不斷尋找一種既可配合成立理念,並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我們拜訪了越南胡志明市不同的藝術機構作了解。
Zero station,此非牟利藝術機構為獲日本文化基金會贊助營運,著重當代藝術理論的討論,研究及推廣,從創辦人之一的Nguyen Nhu Huy平日從事翻譯英文藝術理論書籍成越南語的工作可以知道。機構其中一理念是聯結亞洲,經常參加大小亞洲展覽會。
The Factory Contemporary Arts
Centre,舉辦展覽、講座、有圖書角,共享工作空間及酒吧。機構屬私人贊助營運。機構其中一個抱負是梳理因戰爭而長期沒被整理的越南當代藝術歷史,將會就此舉辦展覽及出版。
Salon Saigon,機構由私人藏家贊助營運,進行商業買賣。畫廊是前美國大使的住宅。尤其支持年青本地藝術家,主要展示平面作品較多。
Dia Projects是一個主要支持藝術家研究的私營機構,形式不限於當代藝術實驗、展覽、出版,研究及對談。